近日,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《廣州市城市基礎設施發展“十四五”規劃》,涉及生活垃圾、建筑垃圾等垃圾資源化處理。

《規劃》肯定了“十三五”期間所取得的成就:建成第三源熱力電廠等垃圾處理設施10座,全市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達2.6萬噸,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%,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8%,成功創建全國首批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。
同時也清楚地認識到所存在的問題:生活垃圾產生增速較高,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有待加快。興豐、火燒崗、獅嶺等垃圾填埋場容量不足,需進一步提高應急填埋能力。焚燒類工業危險廢物、醫療廢物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泥等處置能力不足,部分危險廢物如鉛酸蓄電池、冷軋污泥等需要送外市處理處置。
展望“十四五”,在推進垃圾資源化處理方面,《規劃》指出:
一、加快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,擴容生活垃圾處理能力。加快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生活垃圾應急綜合處理
項目和第四、第五、第六、第七資源熱力電廠二期等垃圾焚燒廠建設,新增焚燒處理能力1.6萬噸/日。完成福山生物質綜合廠二期和南沙、花都、從化餐廚垃圾處理設施等建設,新增餐廚垃圾處理能力1900噸/日。新(擴)建興豐應急填埋場第三填埋區、增城棠廈填埋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二期項目等,新增填埋庫容500萬立方米以上。到2025年,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超過3萬噸/日,餐廚生化處理能力達4800噸/日,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。
二、推進固體廢物收集處理設施建設,提升固體廢物處置能力。新建一般工業固廢處置場,集中處置(焚燒、熱解氣化)皮革、廢棄紡織材料等一般工業固體廢物,新增處置能力30萬噸/年。推進市廢棄物安全處置中心二期、廣州東部工業固廢處置項目等建設,加快實施市廢棄物安全處置中心填埋場三期項目、南沙區工業危廢焚燒處置項目、花都區危廢處置項目、廣東生活環境無害化處理中心升級改造等項目。到2025年,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95.5%以上,危險廢物安全貯存、處置、綜合利用率達100%,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達100%。
三、加快建筑垃圾處理設施建設,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。完善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體系,推動形成“固定式為主、移動式為輔”的產業模式。建設臨時消納場,依托現有循環經濟產業園,加快在南沙區、增城區、白云區等地建設資源化利用基地和裝修垃圾分揀中心等設施,新增消納容量1000萬立方米,資源化利用基地處理能力900萬立方米/年。積極推廣建筑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新技術,研究出臺相應技術標準。完善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全流程設計,探索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監管機制,規范建筑廢棄物排放運輸管理,確保建筑廢棄物高效、有序、安全處置。
四、構建以大中型轉運站為核心的現代化收運體系,提高垃圾分類收運能力。加快推進我市大中型垃圾轉運站建設,切實解決中心城區生活垃圾轉運能力不足問題。結合各區用地規劃情況和生活垃圾轉運站建設特點及要求,按照集約用地原則,新建一批大中型垃圾轉運站,推進現狀小型垃圾轉運站提升改造,促進垃圾轉運系統現代化、規范化、規?;ㄔO。